玩物丧志 - Vol.01:速度再升级,我的USB4 移动硬盘

Tech 2022年7月11日

起因

由于今年五一去大西北拍了很多素材,在剪辑的过程中发现数据太多,mac里一次性塞不下。之前的移动SSD还是三块250G的SATA盘轮着用,单次也装载不下如今的素材,于是萌动了购入新设备的想法。

PSSD方案

本打算买成品的PSSD,如Samsung T7之类,后来搜评测发现,这类标称10G带款速度的PSSD在m1家族芯片的mac设备上,存在速度不达标的问题,具体表现为:这些理论读取速度是1050MB/s的PSSD们,在m1的设备上,只能跑到600-700MB/s。参考:# 用户吐槽M1 Mac雷电4端口性能不佳 或致10Gb/s移动固态硬盘速率减半

雷电/USB4 硬盘盒方案

因此,选取具有雷电3 / USB4的硬盘盒,搭配m.2 NVME的SSD,似乎成了这一问题的终极解答。至于硬盘盒的选择,主要是看雷电的主控了。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方案是:

方案 USB2.0 USB3.1 USB3.2 USB4 雷电3 雷电4
JHL6340
JHL6340 + JMS583
JHL7440 + JMS583

至于支持雷电4的Intel 8系主控,不知道还要鸽到哪年,当前最优(贵)解只能是JHL7440 + JMS583了,无脑梭哈。

怎么选择?只要商品描述是支持USB4的,就是这类方案。这里我直接咸鱼上买了WERO那款,找老板私聊瑕疵款只要699。比京东那一票999的香多了。

wero硬盘盒全家图

到手以后拍了张全家福,除本体外, 附送了一根雷电线、一把螺丝刀、两套备用螺丝、一块散热片。

仔细看了所谓的“瑕疵款”,只有在内边缘一小处极不明显的掉漆,这100节约得相当值了。

SSD的选择

就我目前选择的JHL7440 + JMS583方案,佳翼的读取速度标称最大2500M/s,WERO这款标称3000M/s,也就是说,选择在这个速度范围内的硬盘就足够了。再快的PCIe4 SSD也没有意义。

我选择了西部数据的SN570 2T,这个年头蓝盘的读取速度都能达到3500M/s,不及时更新装备还真容易被时代淘汰啊。

sn570

sn570

安装的过程很顺利,总共就4枚螺丝。要注意最后盒盖之前,别忘了把散热片贴在SSD上,选择蓝盘的其中一点原因正是的发热相对较低,作为移动硬盘,我不希望他太过烫手。

DiskInfo & DiskMark 不服跑个分

下面就是愉快的测试步骤了。先是DiskInfo过了一眼基本信息,譬如通电次数、总计写入、总计读取,这些都是衡量是否为全新盘的参数。确认无误后,开始喜闻乐见的speedTest环节。

首先将硬盘格式化成exFat格式,在Windows11上,接入笔记本的雷电3口,使用了8.0.4版的CrystalDiskMark,并在设置中勾选了Nvme模式,跑了一遍。

emmm,没有超过3000。

紧接着换到m1 Max的MacBook Pro平台进行测试,将硬盘格式化成APFS,插入笔记本的USB4口,使用APP Store下载的AmorphousDiskMark,并勾选了【设置】-【Test Data】-【0 fill】,在理想情况下对硬盘进行了测试。

emmm,读取超过3000,但这个写入有点难看了。

格式化成扩展日志式以后,变化幅度不大。看来是颗粒体制问题吧,也不用过多纠结了,这个速度对于剪辑的场景已经足够使用。

总结

跑分一时爽,再看一眼DiskInfo,测了十来分钟已经用去了300G的写入,这块SN570 2T盘的TBW在900附近,3D TLC,5年质保,在这个TLC都算良心的年代,怎么使用就见仁见智了。

使用了一周以后才想起来写一个流水账,整体而言确实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:2TB的容量足够我将一整场旅行的素材全部拖进来,随时携带;极高的速度配合m1 Max强悍的视频处理能力,在剪辑的过程中也无需等待渲染、等待加载。用金钱换效率,这波值。

Tags

leitures

坐标南京,缺offer,求前端大佬收留。 微信号: leitures